历史沿革 山西农信社,以1945年太行革命根据地在长治屯留县罗村建立第一家信用社为起步标志,至今已走过77年发展历程。山西省委省政府于2005年成立了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按照省委省政府授权,履行对全省各县级农信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 组织架构 目前,全系统有11家市级机构(3家市联社、8家审计中心)、108家县级机构(100家已改制为农商银行、8家农信联社正在推进改制)、3005个营业网点,员工50000余人。全系统党组织共1038个,党员17378名。山西农信社是全省金融行业中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覆盖面最广的金融机构,是省内不可或缺的重要金融力量。 经营理念 全省农信社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以“改革化险、提质增效”为总目标,贯穿“发展”一条主线,守牢“风险防控和党风廉政”两条底线,围绕“化解风险、规范管理、整肃队伍”三大任务,把握“坚守本源、优化结构、完善监督、扩大市场”四项经营原则,扭住“风险、效益、服务、队伍、文化”五个关键环节,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服务,以更优业绩向省委省政府交出合格答卷。 市场规模 继全省农信社各项业务经营圆满实现“首季开门红”之后,山西农信社7月1日再传捷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主要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各项存款较年初净增1409亿元,余额达到11858亿元;各项贷款较年初净增687亿元,余额达到7252亿元。全系统新增有效客户751万户,服务客户总数达到2517万户。 近年来,全省农信社以全省银行业20%的存款,提供了全省超过40%的涉农贷款,超过50%的民营和扶贫贷款,超过60%的小微企业贷款,成为名副其实的支农支小金融主力军。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系统5万余名干部员工的苦干实干。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在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山西农信社经营发展成果再创历史新高,标志着山西农信社整体经营、管理、服务和风险管控能力持续稳步提升,实现了强身健体、浴火重生。 社会担当 扎根三农、服务小微,当好服务全省人民的“百姓银行”;立足三晋、融通城乡,当好服务地方经济的“金融主力军”。截至目前,全系统实体贷款余额达到5700亿元,其中,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095亿元。我们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支持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人员生产经营;全面推进信用工程创建,通过“整村授信”促进农村地区信用、信贷联动,截至目前,共对1.8万个乡镇、行政村、社区、市场授信,行政村授信覆盖面达91%,为农户授信覆盖面达50%。全力支持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贷款余额达到898亿元;支持全省国有企业融资达到1250亿元;全力扶持市场主体,专门制定出台《支持市场主体抗疫情促发展十条举措》,帮助克服疫情影响,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为8000余户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物流交通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接续转贷资金125.86亿元;通过《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的十项措施》,助力稳市场主体、稳经济增长,为山西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职工文化 省联社党委着力打造“幸福农信”,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创建与业务发展相融并进,坚持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熏陶人、塑造人、感召人,通过举办“三八”丝巾沙龙、“聚力重建重塑、率先健步前行”健步走等活动提升幸福指数;通过开展“书画展”“摄影展”“华语短片展播”等活动展示员工风采;通过设置健身房、瑜珈室、图书室等创建温馨家园。 下一步,全省农信社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自觉克服麻痹、厌战、骄傲倾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紧盯“改革化险提质增效”总目标,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基础上,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夙夜在公、奋力工作,全面开创山西农信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以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向省委省政府交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