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本

什么是成本

什么是成本?

财务会计 327人次 2022-10-12 15:30
我想问一下,什么是成本?
最佳答案: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会计涵义
一般定义
1、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货币计量,就表现为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等。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销售活动,因此在销售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质。
2、成本是为取得物质资源所需付出的经济价值。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购置各种生产资料或采购商品,而
支付的价款和费用,就是购置成本或采购成本。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这些成本就转化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3、成本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
4、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
版本定义
1、CCA中国成本协会发布的CCA2101:2005《成本管理体系术语》标准中第2.1.2条中对成本术语的定义是:
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
注:应付出的资源代价:是指应该付出,但还未付出,而且要付出资源代价。
注:资源代价是总合的概念。
注:资源:是指凡是能被人所利用的物质。在一个组织中资源一般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注:术语“成本”可以使用形容词,如:用“多、少”或“高、低”来修饰。
注:这里的成本是广义的概念,不是狭义的概念。
2.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的“成本与标准委员会”对成本的定义是:
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未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3.《成本与管理会计》(第11版)中对成本下的定义是:
为了达到某一种特定目的而耗用或放弃的资源。
成本(Cost),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成本也称生产费用。
它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成本属于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
即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
2.成本具有补偿的性质
它是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而应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价值;
3.成本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牺牲
它作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可以是多种资源的价值牺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资源价值牺牲;甚至从更广的含义看,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在经营决策中所用的机会成本就有这种含义。
主要分类
1.按概念形成可分为理论成本和应用成本。
2.按应用情况可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产生依据可分为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
4.按发生情况可分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
6.按计量单位可分为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7.按计算根据可分为个别成本和平均成本。
8.按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9.按生产过程中的顺序关系可分为车间成本和工厂成本。
10.按生产经营范围,可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11.按与收益的关系可分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2.按与决策的关系,可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13.按与现金支出关系,可分为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
14.按与计划的关系,可分为计划成本和预计成本。
15.按数量变化关系,可分为边际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别成本。
16.按可否免除,可分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17.按可否推迟发生,可分为可递延成本和预计成本。
18.按发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19.按形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20.按发生与产品生产的关系,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1.按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可分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22.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称为沉没成本。
为了便于进行成本管理,还可运用其他一些成本分类概念,如机会成本、责任成本、定额成本、目标成本、标准成本等等。
经济性质
经济学家眼中的成本与会计账户上规定的成本,即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二者在含义上存在较大差异。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会计账户,它记录了企业在过去一段时期内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这些支出被称为会计成本。会计成本常被用于对以往经济行为的审核和评价。而经济学家分析成本的目的在于考察企业的决策,并进而分析资源配置的结果及效率,所以经济学中对成本的使用重在衡量稀缺资源配置于不同用途上的代价。这涉及使用一项资源或做出一项选择放弃掉的机会,即机会成本的概念。
马克思曾科学地指出了成本的经济性质:“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剩下来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 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0页)。马克思的这段话,第一,指出的只是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并不是泛指一切成本;第二,从耗费角度指明了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是C+V,由于C+V的价值无法计量,人们所能计量和把握的成本,实际上是C+V的价格即成本价格;第三,从补偿角度指明了成本的补偿商品生产中使资本自身消耗的东西,实际上是说明了对成本对再生产的作用。也就是讲产品成本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补偿尺度,由此也可见,在一定的产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的条件下,产品成本水平的高低,不但制约着企业的生存,而且决定着剩余价值M即利润的多少,从而制约着企业再生产扩大的可能性。马克思对于成本的考察,既看到耗费,又重视补偿,这是对成本性质完整的理解。在商品生产条件下,耗费和补偿是对立统一的。任何耗费总是个别生产者的事,而补偿则是社会的过程。耗费要求得到补偿和能否得到补偿是两个不同的事情。这就迫使商品生产者不得不重视成本,努力加强管理,力求以较少的耗费来寻求补偿,并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也有的认为: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多种所有制的生产主体同时并存;理论成本。生产主体是小商品生产者的,只有生产资料需要购买即势支费用,所需要的劳动就是生产者本身,不需付给资,可以用C作为其理论成本;生产主体是国有企业的,以社会作为主体,商品生产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都可看作社会的耗费,是社会生产成本,可以用C+V+M作为其理论成本;其他生产主体一般用C+V作为理论成本。
构成内容
1、原料、材料、燃料等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对象的价值。
2、折旧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资料(手段)的价值。
3、工资,表现生产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成本分析
调研发现,有效的成本分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基本要素。不完善的成本分析可导致单纯的压缩成本,从而使企业丧失活力。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能让企业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构架、盈利情况和决策的正确方向,成为企业内部决策的关键支持,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铂略咨询认为,正确的成本分析对一家公司是否盈利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成本分析的不利,企业可能因为未将费用合理分摊至不同产品而导致定价失误,从而长期陷入越卖越亏的怪圈。
影响作用
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2.成本是制订产品价格的基础。
3.成本是计算企业盈亏的依据。
4.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
5.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
6、借助成本可以反映国家和企业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它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因为它可以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低,原料和劳动力的消耗状况,设备利用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成本下降,利润就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可以增加,相对的社会积累就可以增加,为逐步降低物价和提高人民生活创造条件。
降低途径
1、改善经营管理,采用新技术,提高设备利用率。
2、减少固定资产的消耗,节约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
3、推行定额管理,降低制造费用。
4、加强预算控制,降低期间费用。
5、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全面降低成本费用水平。
成本关系
费用和成本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有一定的关系。
两者的联系在于,成本是按一定对象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也就是说,生产成本是针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如某产品、某类产品、某批产品、某生产步骤等)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期末当期已销产品的成本结转计入当期的费用中。两者的区别是,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用语解说
库存成本
库存成本是在建立库存系统时或采取经营措施所造成的结果。库存系统的成本主要有购入成本、订货费用、保管(储存)费用及缺货成本。
(一)购入成本
购人成本的两种含义:
1.当物品从外部购买时,购入成本是指单位购入价格与购入数量的乘积;
2.当物品由企业内部制造时.购入成本是指单位生产成本与生产数量的乘积。
单位成本始终要以进入库存时的成本来计算。对于外购物品来说,单位成本包括购价加上运费。对于自制物品来说,单位成本则包括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和企业管理费用等。
(二)订购成本(或称订货费用)
订购成本是从需求的确认到最终的到货,通过采购或其他途径获得物品或原材料的时候发生的费用。订购成本包括:提出订货申请单、分析货源、填写采购订货单、来料验收、跟踪订货等各项费用。
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1.内部各部门人员的费用,如采购、财务、原材料控制与仓库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2.管理费用.如办公用品、电话、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说明:
①订购成本的主要特征是和采购次数直接有关,而与订货量的大小无关;
②不同公司的平均订购成本相差很大;
③确定订购成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④可用采购总成本除以年订货次数来估算订购成本。
(三)储存(保管)成本
物品在仓库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成本,包括收货、存储和搬运费用等。
1.存储费用,即取暖、照明以及仓储建筑物的折旧费;
2.人员费用:
3.库存记录的保存费用,即管理和系统费用,包括盘点和检查库存;
4.安全与保险的费用;
5.库存物品变质、损坏和过时所发生的成本,
(四)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由于外部或内部中断供应所产生的成本。
大成本观
大成本观是企业集团根据成本管理的需要确立的成本管理观念。它并非在理论上有新的重大发现,自诩精深博大。“大”与“观”是指视野广阔,不局限于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把成本当成经济范畴来研究。利用管理经济学对成本的全面分析,就是要跳出对企业成本的狭义理解,上下形成与“大经营”相配比的“大成本”概念。做好成本的控制,需要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全面、彻底地贯彻,需要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做好投资审批控制,需要集中管理和运作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当然,实现以上目标又需要有效激励机制、公平与效率平衡等机制跟进,以消除管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促使多方重复博弈后选择合作模式,最终取得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内容:
1.生产成本控制。由于生产成本的依附性和集团的不可控性,该项成本控制由集团下属企业完成。应遵循“目标—责任制与利润中心自主决策”及“集团考核”的原则,集团只抓目标成本的制定与考核工作。目标成本的制定应科学合理,要先有上层整体目标,后有下属个体目标;目标成本考核应尊重事实,不搞平衡,严格执行,及时纠偏。
2.工程成本控制。主要指集团内大型设备的购置成本控制、集团内部营业租赁公司租赁成本控制、新上项目建设成本及新产品开发成本控制以及老产品改造、厂房改扩建成本的控制。工程成本控制一是事前控制“成本源”;二是对发生额价值较大的进行重点控制。集团下属企业上项目先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企业集团根据总体规划统筹安排,适时审批。
3.资金成本控制。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资金占用费、资金筹集费及资金调度节支比较成本,由集团统一管理。一是集团货币资金统一集中开户,按现金支出计划统筹拨款,二是对资金使用实行成本管理,按市场利率计息。
4.税收成本控制。税收计算和缴纳,原则上由集团统一进行管理,但由于税费实行就地纳税及集团下属企业有可能跨地区经营,给税收成本控制带来一定困难,集团应尽力争取对未跨省界或地区界限的企业实行集中控制(或分片集中)。
5.资本营运成本控制。资本营运是通过资本流动、组合、优化配置来提高资本使用效益的。集团企业资本营运主要包括企业的收购与兼并、企业重组、融资租赁,以及资本扩张或收缩的选择。由于资本营运操作的复杂性,集团企业应建立专门的机构和组织,负责资本经营的日常决策与管理,或针对某项具体资本运作方式,成立临时组织进行操作。资本投入的选择。
以上就是12行金融导航网12hang.com)对 什么是成本? 的问题解答,如您对 什么是成本? 的问题解答有更好的解答,请通过QQ:2477359901 / 2477359901@qq.com 向我们反馈!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