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济活动分析

什么是经济活动分析

什么是经济活动分析?

财务会计 343人次 2022-9-19 12:13
我想问一下,什么是经济活动分析?
最佳答案: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是指借助企业经济核算(主要是统计、会计)提供的资料,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以不断寻求有效的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地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决定于企业经营的特点。一般应当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1、企业经营方针和经营决策
企业经营,需要有正确的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方针:各个时期的经营活动,取决于经营的决策,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时,就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决策,了解各项经营决策的成功率,以及决策成功失误的原因,帮助企业采取改善和提高企业素质的措施。
2、人员配备和劳动效率
在进行分析时,应对企业人员配备,职工队伍的素质,工作时间的利用,劳动和工作的效率进行分析,寻找以较少的人力或工作时间,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任务的途径。
3、占用资金及资金运用
在进行分析时,应对企业资金的占用情况,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企业占用资金的合理性,取得资金的合法性,使用资金的效益性,寻找减少资金占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途径。
4、生产耗费和成本升降
在进行分析时,应当对生产耗费和经营支出进行分析,研究生产耗费和经营支出发生节约成本超支的原因,寻找减少生产耗费和经营支出,降低成本的途径。
5、企业收入和经济效益
在进行分析时,应当对企业取得收入、实现利润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影响企业收入和利润的原因,寻找增加收入和利润的有效途径。
经济活动分析的作用
1、促使企业全面完成生产经营计划
通过对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可以促使企业的各部门和职工加强计划的观念,提高执行计划的自觉性,提出保证完成计划的措施,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能够顺利执行:也可以了解企业在制定和执行计划中,是否存在预测不准,计划不周,执行失控,监督不严等现象,以便从中总结经验,改进计划管理工作。
2、督促企业的经营活动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
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怎样进行的,要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效益性作出评价。因此,有了经常性的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就能够对企业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增强企业遵纪守法的观念。
3、推动企业建全经济责任制
经济活动分析工作能否深入,效果大小,同经济责任制的建立有关,通过建立经济责任制,把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进行分解落实,成为各部门的具体目标,把经济责任的考核同经济利益的奖罚密切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部门的责任心: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4、为提高企业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决策资料
在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往往要联系企业的素质,从经营决策,指挥调度,人员设备保证上,研究其对取得生产经营成果和效益的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经济活动分析可以为有关部门和领导提供这方面的决策的参考资料。
经济活动分析的功能
经济活动分析包含着总结过去,指导未来的两重任务,不对过去进行认真的总结,就很难对未来作出科学的预测;在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就很难避免过去已经发生过的缺点和错误的再发生。因此是否善于运用经济活动分析这个工具总结过去,指导未来,也是衡量企业领导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标志。
经济活动分析是有效地管理企业的科学方法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企业前后两个经营循环的联结点,每通过这一点,企业得到经营管理水平就应当有一个提高,企业继续经营,管理水平就会循环向上,不断提高。
经济活动分析的任务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任务,决定于企业的基本任务,并受制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其基本任务:就是帮助企业发展生产,改善经营,加强管理,寻求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的途径,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在优质、低耗的条件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体有以下几点:
1、指导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方针,提高经营决策水平。
2、督促企业执行国家政策、法令,完成国家计划,提高自觉执行政策和计划的水平。
3、促进企业完善以经济责任制为主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4、帮助企业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水平。
经济活动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经济活动分析一般由四个步骤组成,既:对比找出差距,研究查明原因,计算确定影响,总结提出建议。在每一步骤中,则贯穿运用一定的方法,现分别说明如下:
1、对比找出差距
对比找出差距,在一般情况下,也是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起始点。对比或比较的范围是很广的,在实践中,作为对比标准的主要有:
(1)同预定目标、同计划成定额相比
(2)同上期或历史最好水平相比
(3)同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
对比所运用的方法,通常称为比较法。比较所利用的指标数据,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者是相关比例数。在运用对比找差距方法时,必须注意经济现象或经济指标的可比性,即被比较的现象或指标,必须在性质上同类,范围上一致,时间上相同。
2、研究查明原因
在对比找出差距的基础上,研究查明差距(或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分析工作的重要一步。
每项经营活动的结果,都可能由很多的原因造成,或者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原因或因素有些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我们可以按照这种联系,经过逻辑判断和推理,确定经济指标间相互关系的模式,排成固定的公式,在分析中加以运用,以确定差距产生的原因。
3、计算确定影响
计算确定影响,就是根据影响经济指标的因素或原因,计算它们的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具体影响,以明确作用的方向(有利或不利)和影响程度的大小。根据因素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就便于在进行决策和制定措施中,抓住主要矛盾,有重点地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确定原因和计算影响,一般是同时进行的,因此,也可以把他们看作是一个步骤,称为确定影响的因素。
计算因素的影响,即测定各个因素变化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通常采用“连环代替法”或者它的变形“差额计算法”。
4、总结提出建议
根据分析的结果,总结企业的工作,提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建议,提供领导作为进行决策、制定措施的参考,以充分发掘企业的潜力,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所以,总结提出建议,是整个分析工作的重要步骤。
经济活动分析的形式
经济活动分析的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
1、按进行分析的时间划分,有定期分析和不定期分析,定期分析包括年度分析、季度分析、月分析。
2、按分析包括的内容划分,有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全面分析一般定期分析,专题分析一般不定期。
3、按分析资料的形式划分,有书面分析、报告式分析
4、按分析的层次划分,有全厂分析和部门的分
不管经济活动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注意经济活动分析的有效性,即重实效,而不重形式。
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
财务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的相同点在于“分析”,有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程序、分析方法、分析形式等。区别主要在:
1)对象与内容不同。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分配等。经济活动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除了财务活动,还有生产活动。
2)分析的依据不同。财务分析的依据主要是企业会计报表资料,经济活动分析的资料则包括企业内部各种会计资料、统计资料、技术或业务资料等。
3)分析的主体不同。财务分析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可以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也可以是企业经营者、企业职工及其他与企业有关或对企业感兴趣的部门、单位或个人。经济活动分析通常是一种经营分析,分析的主体是企业经营者或职工。
以上就是12行金融导航网12hang.com)对 什么是经济活动分析? 的问题解答,如您对 什么是经济活动分析? 的问题解答有更好的解答,请通过QQ:2477359901 / 2477359901@qq.com 向我们反馈!

相关问答

什么是成本效能? 什么是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什么是风险接受策略? 什么是超额盈余企业评价法? 什么是对坏账准备的查账? 什么是投资报酬分析? 什么是成本库? 什么是流动资产盘亏? 什么是预计现金流量表? 什么是私人边际成本? 什么是责任成本核算? 什么是安全付款表? 什么是局部清查? 什么是财务综合分析? 什么是商品运输费用? 什么是管理费用价值分析? 什么是应收账款成本? 什么是初始现金流量? 什么是经营性资产? 什么是资产价值商业评价法? 什么是税差理论? 什么是银行本票结算? 什么是成本费用总额? 什么是固定资本? 什么是啄食顺序理论? 什么是房地产成本? 什么是成本收益分析? 什么是存货成本? 什么是全面清查? 什么是非现金资产? 什么是实收资本的确认? 什么是间接质量成本? 什么是对账? 什么是制造费用账户的检查? 什么是环境成本? 什么是银行存款核算? 什么是资产盘盈? 什么是生产成本的会计处理? 什么是应付账款的会计处理? 什么是无偿债能力? 什么是证证核对? 什么是财务内部收益率? 什么是模拟成本? 什么是非经营性资产? 什么是剩余股利理论? 什么是标价成本? 什么是其他业务收入会计错弊? 什么是在建工程的会计处理? 什么是流通费用? 什么是个别资金成本? 什么是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什么是短期偿债能力? 什么是产品成本项目? 什么是企业资产潜力? 什么是EDF模型? 什么是沃斯顿模型? 什么是对外投资盘盈? 什么是MM模型? 什么是成本会计? 什么是净营业收益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