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调解制度

什么是调解制度

什么是调解制度?

法律法规 312人次 2022-9-14 13:23
我想问一下,什么是调解制度?
最佳答案:
调解制度,是指调解组织或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作为第三人,根据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以说服教育的方式,协助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民商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的一种非诉讼法律制度。
它已形成了一个调解体系,主要的有人民调解、法院调解、 调解组织、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等。
简介
中国当代的调解制度是指人民政权的调解制度,它已形成了一个调解体系,主要有人民调解、法院调解、行政调解和仲裁调解四种形式。 中国的调解制度起源于奴隶社会。人民调解制度萌芽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调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它的颁布施行是中国人民调解制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人民调解制度在中国最终确立。1989年,《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颁布施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人民调解制度,把中国的人民调解工作推进到了新的历史阶段。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依据法律分别做出了《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和《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不仅进一步加强了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而且完善了中国人民调解这一重要的民主和法律制度。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对于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1989年5月5日国务院第四十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是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为合理合法原则、自愿平等原则和尊重诉权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进行工作,任务为调解民间纠纷,并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费。
2002年1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正式生效,确定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人民调解协议首次被赋予明确的法律效力,公民将不得随意撕毁、拒不履行双方自愿协商达成的调解协议。该项司法解释成为“2002百姓关注的法院工作八大热点”之一。
调解制度已形成了一个调解体系,主要的有人民调解,法院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
人民调解定义
人民调解即民间调解,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民间纠纷的调解,属于诉讼外调解。目前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以及《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
人民调解形式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它可以采用下列形式设立:
(一)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二)乡镇、街道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四)根据需要设立的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员是经群众选举或者接受聘任,在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调解员,统称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人以上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多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应当有妇女委员。
担任人民调解员的条件是:为人公正,联系群众,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应当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民调解员任期三年,每三年改选或者聘任一次,可以连选连任或者续聘。
人民调解原则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
(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
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受理调解下列纠纷:
(一)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
(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
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根据纠纷当事人的申请,受理调解纠纷;当事人没有申请的,也可以主动调解,但当事人表示异议的除外。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费。
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自主决定接受、不接受或者终止调解;
(二)要求有关调解人员回避;
(三)不受压制强迫,表达真实意愿,提出合理要求;
(四)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的纠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或者当事人要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书面调解协议。调解协议没有强制执行力,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又反悔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按照不同的情形,分别采取督促当事人履行,再次调解变更原协议内容或者撤销原协议,告知当事人请求基层人民政府处理以及就调解协议的履行、变更、撤销向人民法院起诉等处理方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承担了大量的调解民间纠纷的工作。1954年,政务院颁布《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的调解组织,任务是调解民间一般民事纠纷与轻微刑事案件,并通过调解进行政策法令的宣传教育。
1991年4月9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把调解工作列入“基本原则”一章。公安、司法机关都有调解民间纠纷的职权,这种调解是公安、司法工作的补充。
1987年公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再次把调解民间纠纷作为一项基本任务。民间纠纷调解要求调解人员在工作当中必须严格遵守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分清是非,实事求是地进行疏导;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各方互谅互让,友好解决争端。
法院调解
这是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进行的调解,是诉讼内调解。对于婚姻案件,诉讼内调解是必经的程序。至于其他民事案件是否进行调解,取决于当事人的自愿,调解不是必经程序。法院调解书与判决书有同等效力。对于调解不成的情况,《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调解方式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第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
调解协议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调解书
(1) 制作调解书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审判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2) 可以不制作调解书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规定,下列案件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
(一) 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
(二) 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
(三) 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
(四) 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
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调解不成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的分类
一是基层人民政府,即乡、镇人民政府对一般民间纠纷的调解,这是诉讼外调解。
二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某些特定民事纠纷或经济纠纷或劳动纠纷等进行的调解,这些都是诉讼外调解。
仲裁调解
仲裁调解,即仲裁机构对受理的仲裁案件进行的调解,调解不成即行裁决,这也是诉讼外调解。
以上就是12行金融导航网12hang.com)对 什么是调解制度? 的问题解答,如您对 什么是调解制度? 的问题解答有更好的解答,请通过QQ:2477359901 / 2477359901@qq.com 向我们反馈!

相关问答

什么是产品责任? 什么是责任竞合? 什么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什么是隐名代理? 什么是间接代理? 什么是委托执行? 什么是企业法? 什么是执行根据? 什么是物权法? 什么是执行监督? 什么是债的混同? 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什么是投资保证协定? 什么是责任转质? 什么是劳动法? 什么是自愿协议? 什么是抗辩权? 什么是代物清偿? 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什么是法院调解? 什么是后履行抗辩权? 什么是混合过错? 什么是逐步结转分步法? 什么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什么是合意抵销? 什么是加害给付? 什么是损害赔偿金? 什么是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 什么是人民调解? 什么是拒绝履行? 什么是保证人追偿权? 什么是补偿性赔偿? 什么是存单纠纷? 什么是诉讼时效? 什么是利息之债? 什么是职务侵权? 什么是预算法? 什么是间接侵权? 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什么是完全赔偿原则? 什么是经济义务? 什么是效率违约? 什么是沉默欺诈? 什么是财政法律关系? 什么是劳动者公益诉讼? 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 什么是债的消灭? 什么是明示毁约? 什么是无权代理? 什么是侵权损害赔偿? 什么是法定抵押权? 什么是协商和解? 什么是执行管辖? 什么是无效果-无报酬原则? 什么是企业登记公示制度? 什么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什么是免责事由? 什么是法律解释? 什么是落日条款? 什么是主给付义务?